让所有课堂都担起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能源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日期:2024年04月30日 09:34 点击:
定期邀请宋振骐院士与学生“面对面”,与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能源转型;按照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再建设专业选修课程,逐步达到全覆盖的路径,分类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近年来,能源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党建为统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将“铸魂育人”这幅画卷描得细致、绘得生动。
明确工作路径,打好课程思政建设“组合拳”
近年来,能源学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院育人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组织体系、教学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打好组合拳。
按照《山东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学院党委、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召开1次专题会议,适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工作推进会议,确立打造“学院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学院明确课程思政工作实施路径,让每门课程、每名老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出台《能源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在方案中就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发布《能源学院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设指标分解》,明确具体工作思路措施和任务推进计划表,确保育人节奏同步。出台《能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育方案(试行)》,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育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奖励推荐评选办法(试行)》,选拔教育教学能手,表彰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
学院实施“体系设计工程”“分类建设工程”“改革研究工程”,抓好组织管理、载体建设、交流平台、体制建设四个关键点,统筹构建协同化、系统化、集成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围绕课程、课堂、名师三个着眼点,瞄准课程全覆盖、课堂全实践、教师全参与的建设目标,在打造高质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高标准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高水平课程思政队伍上下功夫。致力于创建教学、科研、思政融通的良好内部生态和优势互叠加的外部合作机制,构建“四新”(新时代课程思政、新课程体系与内容、新教学模式与技术、新考评方法与改进机制)教学设计与实践,实施“二化”(专业化、个性化)思政教育。
课程植入思政点,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材料力学是学校采矿、土木、机械、力学等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院围绕工程教育认证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对标毕业要求支撑矩阵,反向挖掘课程德育内涵,开发了60个典型案例,打造了学研评一体化多模态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维联动以及成绩、素养协同评价,将思政元素化虚为实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在能源学院,类似这种将“课程植入思政点”的改革不断涌现。学院注重分类指导,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明确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思政目标,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使专业课教师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到“角色”、干出“特色”。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以课程思政带动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公共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按照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再建设专业选修课程,逐步达到全覆盖的路径,分类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同时,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在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等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和元素。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采取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编著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加大对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逐步形成示范性强、可推广的专业类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
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单兵作战”转化“集团作战”
能源学院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服务教学”的理念,从课程育人顶层设计、课程思政载体资源建设及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三个维度开展系统性建设。
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为导向,根据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以完善知识与技能结构、优化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注重价值观培养等作为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材模块,形成课程育人目标的映射与支撑矩阵。加快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结合学校历史文脉传承和学科专业特色,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挖掘提炼思政元素,构建融合“思想性+高阶性”双特征的教学内容,在正向实施中通过知识传授,培养科学思维与工程意识,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由“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学院准确定位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禀赋,找准蕴含的特色思政元素,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素材的宝库和源头活水。明确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标准,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依据课程所服务的专业和学生未来所从事行业的职业素养需求,构建面向采矿、土木和机械大类的教学案例库,同时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知识拓展库、教学资料库和测验题库建设,将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实现面向不同专业的协同育人。从学院层面明确分科、分层、分类的建设标准,构建“一课程一特色”课程思政元素分布体系,按照分类实施、逐步贯通的实施路径,由单门课程“单兵作战”转化为课程、专业的“集团作战”。
此外,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活动。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根据教师学科专业特点组建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有限单元法等微型课程组,在育人元素挖掘与融合、课程思政载体资源建设和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等方面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工作坊”,分别邀请赵增辉、杨坤、李美燕老师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提升学院教师思政教学水平。
经过工作实践和探索,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评价——诊断——反馈——改进”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管控体系正在形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建设期内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学院国家一流课程达到5门,入选教育部力学教指委力学类专业A类优秀课程思政案例2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包被全国225所高校引用400余次,覆盖10068名学生。学院育人实力再上新台阶,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考研升学率连续稳居在50%左右,超过70%学生考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院老师多次在全国重要教学会议上进行交流,完成了多场思政教学改革报告,起到了很好的辐射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