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banner

点亮科创灯 照亮青春梦——矿业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开创新局面

作者: 日期:2018年11月06日 00:00 点击:

不知从何时起,C2-C4学生公寓里的科技创新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素质拓展活动室、贝壳书社便开始彻夜灯火通明起来。二楼连廊里的这些活动室,不仅连接了矿业学院两栋宿舍楼,更汇集了一大批最有生机活力的科创精英们。即使在深夜,推开门,仍可看到里面忙碌的身影。

“不自觉爱上科研”

安全工程16级的付少童,是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同时也是院学生会科技部部长,自然是每天离开最晚的一名同学。据他介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数字媒体和视觉传达技术,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画模型、做动画,一头子扎进去且乐在其中。他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在2017年,还在读大一的他便一举获得了采矿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和安全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截至目前,已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9项,同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高水平论文。

来自采矿工程16级的王浩栋,也是科技创新工作室的常客。大一时候,他便自学了PSCADC语言、51单片机,大二又学习了Altium DesignerFocuskypr等软件。科技创新工作室没有空调风扇,酷暑难挡的时候,常常忙到汗流浃背,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科创,他笑着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一到这个环境中,就不自觉爱上了科研”,他甚至调侃自己,“握电烙铁的时间甚至比握笔的时间还要长”。去年,王浩栋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董浩、冉德志,成立了竞赛团队SKDMMmain,寓意为山科大主函数,队员们各有所长密切配合,截止目前,团队共获得采矿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安全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校立项3项,发表期刊论文6篇,并在2018年暑假成立了工作室对接企业外包项目。

成绩的取得不只有表面的靓丽风景,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汗水。在进行《局部封闭协同雾化控除尘装备演示》的制作中,付少童和他的队员们为了1到两秒的动画效果,夜以继日进行调试,一直到制作完成,团队成员已经熬过了90多个日夜,输出图片上万张,制作的工程文件容量累计达百G。参加采矿技能大赛校赛时,王浩栋团队的作品《深部矿井绿色生态开采系统展示模型》共使用了25米长的双股导线、几十根杜邦线,因为模型尺寸偏大,集成电路无法直接使用,光后期电路连接就耗时9个小时;参加安全技能大赛前一天,因为频繁调试使电源模块过载,6个输出端口变压功能全部失效,直接输出的12V电压将参赛作品一半的集成电路原件烧毁,经过通宵的抢修,才确保了第二天的参赛。

科技创新活动百舸争流

在学院众多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们中,这几个同学只是一小分子。学院团委书记马鹤全面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他说,近两年,学院取得的科创成绩相当瞩目,2017年,矿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281项,同比增长39.64%,学院获评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学院主办的采矿技能大赛校赛选拔赛上,学生作品数量由去年的40件激增到80件,作品数量较去年足足翻了一番,且作品质量有质的飞跃。

20162017两年,矿业学院学生总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1项、省级奖项665项;发表专利309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257项,软件著作权共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2018年,矿业学院提交72项学生专利申请书,学院邀请专家进行匿名评审,遴选出好作品上报学校,最终25项学生专利申请成功立项,占全校通过评审总数的17%。量变产生质变,2017年,我院宋文成带领的团队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实践大赛中一举夺得全国二等奖。

科创新思路打造矿院智谷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矿业学院建立了以“氛围营造为先导,政策倾斜为推力,教师指导为保障、平台搭建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陆续开展“攀登计划”、“打造矿院智谷”、“院系领导接待日”、“亦师亦友导师工程”等科创新实践。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建机制、搭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营造氛围,激发科创热情。学院通过集中宣讲、经验座谈、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同学们广泛、深入了解各级、各类科创竞赛的比赛规则、参赛流程以及历年参赛与获奖情况,有效传递比赛经验;将科技创新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规划,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创新获得学时,取得相应学分。通过多种举措,营造创新思辨的科创氛围,点燃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建设队伍,打造科创生力军。围绕学院学科方向和实验室平台资源,以大学生科技联合会为主导,学院建立了21个学生学术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同时,学院积极修订完善《矿业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科技创新工作室使用制度》,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学术团队成立后,本科生参与人数达到了300余人,并逐步吸纳了研究生参与其中。一年来,各科技创新团队定期召开会议,集思广益,深度交流,已逐步形成了“导师领航——朋辈分享——以赛促学”的工作思路。

创新举措,确保科创新成效。实施大学生成长“攀登计划”,鼓励和要求学生按学期或学年完成七个一“任务”,即一次社会实践、一场学术报告、一项专利、一生一特长、一篇研究论文、一篇学期总结和发展规划、一次科技创新比赛,其中,2017598名同学在“一生一特长”中实现100%全覆盖;矿业学院“院系领导接待日”启动以来,至今接访人数已达两百余人次,同学们在“耳提面命”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实施“亦师亦友”导师制工程,在一定范围内选聘本专业业务课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精准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化“栽培”。通过对全体学生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全方面覆盖至每位矿业学子,从而形成学院师生“亦师亦友”的良好氛围,打造典型的矿院智谷。

目前“科联自行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发参与科技赛事,教师自觉给予专业指导”的科创新格局已然形成,学院全员动脑、全员参与的科创新形势已初步显现,相信随着学院科技创新队伍不断成熟和科技创新氛围不断浓厚,矿业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定能再上新台阶。(于海洋)

友情链接
山东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山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