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国,男,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2019级工程力学专业,该生前三学年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孙越崎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等奖项;以首位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个人赛一等奖、国际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二等奖、Mathorcup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省级以上竞赛奖项;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3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篇(SCI收录2篇);在网络上发出新时代青年最强音,于bilibili录制《高等数学》等32节课程,播放量65万余次,粉丝量1.5万余人,于知乎发表10余篇共计10万余字的教研文章,入选知乎“优质创作者海盐计划”。
着眼基础 问天逐星
早在中学时期,王华国就被纪录片《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一幕幕场景所吸引,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力学宗师之志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2019年9月,他被工程力学专业录取,在泰山广场的国旗下暗下誓言,要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大学期间,他始终秉持着学习是第一要务的观点,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深化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仅弹性理论一门课,他便阅读了钱伟长、徐芝纶、王敏中、Timoshenko等国内外大师的10余本专著。随着学习不断深入,王华国越发坚信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和工程科学的关系可用“树”和“根”来形容。“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他利用大量课外时间自学《微分几何》、《张量分析》等未开设的课程,扩充数理知识储备,增强分析推算能力。正因如此,他的所有数理基础课、固体力学专业课均在95分以上,前三学年加权平均成绩达93.44分,超80%的课程达90分以上,打下了坚实的力学学科基础。
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他参加了每两年一届的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荣获个人赛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了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斩获亚洲个人赛二等奖,还为山东科技大学捧回了首个国际力学赛事的奖杯。优异的竞赛成绩与突出的专业特长使他被推荐为“2022年度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候选(全国100人,全校1人)。
理工结合 执著求索
作为一名工科生,王华国对工程实践始终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如何将数理知识与工程科学完美的结合便成了他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学院老师的指点下,低年级时期的他将矛头对准了数学建模,随后分别以热传导微分方程分析了海底数据中心的热交换模式、以多自由度阻尼振动模型解析了虎门大桥共振问题、多条件约束遗传算法优化了散热器的布局等等,作为队长的他带领队伍在一年内连续砍下了三个全国比赛的一等奖。时至今日,他仍然认为数学建模竞赛是对“理科高要求的工科生”而言最适合的竞赛,既可以夯实数学力学的基础,还能够提高解析问题的能力。
王华国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在周辉老师课题组团队的指导下对“水-力联合破岩模式与破岩效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究了高压水射流预切槽与机械滚刀联合破岩机制,建立了联合破岩模式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岩石破碎体积,相关研究成果为川藏铁路隧道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线上线下 授业解惑
王华国在校内多次受邀参与学院“珠峰计划”、“赋能学堂”等科技创新讲座活动,把自己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见解、技巧以及科研上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学们;参与“惟真之光”党支部迎新直播并介绍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为学院营造优良的科创氛围;担任2022级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兼职辅导员,传承能源学院精神,做好“能达天下,源浚流长”的接力人。
为强化低年级本科生工程学科基础,促进优秀本科生之间的交流,王华国尽己所能,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下创办“逐星新动量”力学兴趣小组,多次组织开展“多校联合”数理讨论班,大幅提高本科生数理基础能力。
线下的不断积累让王华国认识到,他需要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分享给更多的青少年,于是王华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线上线下双平台授业解惑。他自行录制了《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力学竞赛》等课程投稿于bilibili,累计播放量达65万余次,粉丝量达1.5万余人,他也成了同学们口中的“考试救星”。他还撰写了《与协变基对偶的逆变基-何为对偶?何为协变?何为逆变?》、《曲线坐标系与局部基矢量》等一系列数理基础文章在“知乎”上公开发表,引起了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同学们的关注与探讨,借此他入选了知乎平台“优质创作者海盐计划”。
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前往科研院所求学,尽管王华国对自身未来规划有了一定雏形,但他始终认为自身才学尚浅,还需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我真切感受到是山东科技大学培育了我,是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塑造了我,同时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给了我良好的科研环境,这么多老师与同学在我面对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平日的生活中激励我,才成就了优秀的自己。”王华国说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曾在60年代回国参与建设时说:“虽然我们国家没有一大批从国外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是我们真的有着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事业付出终身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也始终伴随着王华国,鼓舞着他,使他下定决心前往力学所求学,追随伟大前辈们的脚步,将自己的青春与学识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
“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该领域内‘浅水区’的问题大多已被研究透彻,但我偏要继续向着‘深水区’‘无人区’进发。前辈们已将手中的接力棒递给了我们青年学子,我们责无旁贷,这星火必须由我们交接下去!”王华国说道。